唐朝婚礼,唐朝婚礼流程详细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唐朝婚礼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婚礼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唐朝公主驸马大婚流程?
公主大婚这一天的拂晓,有一名尚义官手里捧着婚礼议程,步入婚典大殿,扯开嗓子一喊,仪式开始!真实历史是,公主身着绿色礼服,驸马身着红色礼服出场,这完全颠覆你在***剧形成的一片红感观。
然后,下面的程序和民间基本是大同小异,也是沿着:铺房、祭祖、盘诘、催妆、下婿、障车、传席、坐鞍、入帐和撒账、同牢、合卺、却扇、拜舅姑,最后叩谢皇恩。
唐朝的婚礼讲究红男绿女,这背后有什么寓意吗?
所谓红男绿女,意即男服绯红,女服青绿。这种色彩搭配融合了先前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烈喜庆,“红绿搭配,幸福一对”,其审美个性,也真是醉了。到了晚唐时期,宫廷命妇的礼服,又在花钗大袖襦裙或连裳的基础上发展出钗钿礼服。穿着这种礼服,头发上簪有金翠花钿,所以又称“钿钗礼衣”。这种礼服穿着时层层压叠,外面再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。据说,日本的著名古代宫廷和服“十二单”就是从此款礼服演变过来的。
说来说去一句话,结婚乃人生大事,穿什么衣服行什么礼,咱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,有说道有讲究,别不管啥年月,凡结婚就给人套一身大红,整得跟大红包似的。咱生在文化深厚的国度,得有点儿文化不是?
唐朝新人结婚后一般都干什么?有什么风俗习惯?
先开个玩笑,结婚后一般都要先过一下夫妻生活,哈哈。
唐朝是我国的封建王朝,虽然较其他朝代开放包容审美独特,但是婚礼习俗还是基本遵循我国古代的一贯习俗的。即:六礼。
所谓“六礼”指的是说媒成功后的六个程序:纳***(双方碰头)、问名(询问女孩的名字用以八字卜算合婚等等)、纳吉(将卜算结果告知对方)、纳征(送聘礼)、请期(定日子)、亲迎(迎娶新娘子)。
唐朝时,上述礼仪规矩基本上被传承下来。唐朝婚姻习俗多继承于北朝。在北朝,迎亲时,夫家下一行人来到新娘家门口,齐声高喊:“新妇子!”但新娘子家往往是紧闭大门,那意思是要给新郎点颜色看,于是夫家几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围成一圈催门开,这被称为“催妆”。唐朝迎亲往往是在黄昏,中唐以后才有人把时间改在清晨。
唐朝时的结婚仪式包含了浓重的民俗文化:多春夏迎娶新人,腊月婚嫁则有规矩即新娘不能见姑即婆婆(唐时称公婆为舅姑)。结婚当天,新人不能住进房子,必须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帐篷,谓之“青庐”。新人在这里面完成交拜仪式并过新婚第一夜。
唐朝的婚嫁有三个特点。 第一是讲究门当户对、父母之言。在朝廷,士族之间的通婚较为普遍,很多旧士族还跟***贵族联姻;如则***帝时的酷吏来俊臣也跟赵郡的士族联姻,被朝中大臣讥讽为“侮辱朝廷”。第二是讲究排场和奢靡。大户人家都是摆酒上摆桌,一般的人家也得几十桌,有的穷人家没有办法,只能“至淫而奔”。 第三是讲究婚姻的开放。五品以上的人除了发妻之外,允许3-10名偏房,小妾从官宦家到民间都没有名额限制。根据男女双方自主的意见是允许离婚的,离婚再嫁也没有歧视,是否处女也很开明的观念,比如唐朝离婚再嫁的公主就有20多人,其中有几个著名的公主都是三嫁。
关于唐朝婚礼的习俗确有很多记载,但新婚之后似乎就没什么系统说法了。
我仅从自己了解的一些古诗文出发做些浅显分析,总结出以下几条:
唐代诗人朱庆馀有一首著名的《闺意献张水部》:
洞房昨夜停红烛,待晓堂前拜舅姑。妆罢低声问夫婿,画眉深浅入时无。
“舅姑”是指丈夫的父母,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: 唐朝人新婚的第二天早晨,新媳妇要去拜见公婆。
我觉得“拜舅姑”应该是个重要的系统工程,不止拜一拜做个动作这么简单。
可能需要新郎先带着新娘告家庙、上祖坟,正名定分,然后才能拜见公婆,称丈夫的父母为“舅姑”或“姑嫜”。
写有《三吏三别》、被称为诗史的杜甫,在《新婚别》中就有这么几句:
嫁女与征夫,不如弃路旁。结发为妻子,席不暖君床。暮婚晨告别,无乃太匆忙。君行虽不远,守边赴河阳。妾身未分明,何以拜姑嫜。
这里写到新郎在婚礼第二天早上就被征兵打仗去了,所以新娘说她(还没告庙上坟)媳妇名分还没明确,没法去拜见公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婚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婚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behindthescenesphotos.com/post/6374.html发布于 09-03